2025-08-27来源:本站编辑
随着巴黎人缓缓结束悠长的夏日假期回归城市,本地人开始做起他们最擅长的事:抱怨。蒙马特——巴黎游客最多的街区之一——正成为日益高涨的"过度旅游"抗议浪潮的中心。"明信片背后的真相:被市长苛待的本地居民",一条英文横幅如此写道。另一条则宣告:"蒙马特居民正在反抗"。圣心堂周边的社区,这个曾经波西米亚风情的巴黎山顶村落,宣称自己已忍无可忍。
年接待游客1100万人次,甚至超过埃菲尔铁塔的蒙马特,已成为本地人口中巴黎"迪士尼化"的典型代表。居民抱怨人行道被旅游团堵塞,游客在酒吧外喧闹聚集,在街道中央驻足自拍。售卖杂货的商铺已然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奶茶摊、服装店和冰淇淋铺。形迹可疑的黄牛兜售着埃菲尔铁塔钥匙扣,或纠缠路人乘坐三轮车观光。
据法国24台报道,部分巴黎人正彻底放弃这个社区。"我告诉自己除了离开别无选择",奥利维耶·巴鲁安说道。由于新建的步行区导致车辆无法直达住所,他正在出售公寓。名为"生活在蒙马特"的协会警告称,该区域正在变成"露天主题公园"——游客在此扮演巴黎人,而真正的巴黎人却被排挤出去。
这种现象并非蒙马特独有。卢浮宫2024年接待近900万游客,超出其设计容量的两倍多。上个月,博物馆员工因长期过度拥挤和设施老化问题发动了自发罢工。巴黎去年迎来近5000万游客,创历史新高。更多游客正在涌来:廉价航班、Instagram网红打卡地和全球中产阶级的壮大,使这座法国首都令人难以抗拒。当地人抱怨历史街区恐沦为"僵尸城市"——风景如画却内核空洞,居民被拥挤人潮和高涨租金驱逐。"僵尸城市"实则是"冰淇淋店过多"的戏剧化表述。
事实上,自毕加索时代起,蒙马特就已成为舞台布景。艺术家被咖啡馆歌手取代,咖啡馆歌手被纪念品商贩取代,而今纪念品商店正被奶茶店取代。
我们居住的马莱区也经历了自身的蜕变。多年来我容忍着人群,因为这是居住在这美丽市中心不得不付出的代价。我接受每隔几周就会被人拦下询问通往毕加索博物馆的路;当戴着贝雷帽的美国游客称赞我的英语时,我会礼貌点头;我总是微笑指路,然后继续前行。
但情况正在恶化。我们周边不再有任何面包店。多年来,它们逐一被服装店或精品酒店取代。一条亚麻裤的价格可能超过一周的食品杂货开支。如今我们需要步行十分钟才能买到面包。十分钟。这听起来荒谬,但确实是我们被惯坏了。
还有那些戴着耳机的旅游团:三十人规模的队伍跟着挥舞塑料旗的导游,如同露天博物馆的参观者般仰视建筑立面,堵塞狭窄的人行道。我在接女儿放学的路上需要躲避自拍杆。我所在的街道有时不像巴黎,更像TikTok视频片场。一位街区好友告诉我们,周末她常因街道过于拥挤而犹豫是否出门。
我们很容易同情蒙马特的沮丧,直到想起没有旅游业的情景。若没有旅游收入,巴黎多半会面目全非。时尚咖啡馆和画廊外的长队,人们为Instagram照片互相推搡——这些正是餐厅、博物馆、独立画廊、剧院和许多特色店铺得以存续的原因。若存疑,可乘火车前往任何非旅游热点的法国外省小镇。当店铺五点打烊、小酒馆变成烤肉摊时,浪漫气息便迅速消散。
巴黎始终是一场幻梦。这才是人们趋之若鹜的原因——为海明威,为天使爱美丽,为可颂面包,如今还为《艾米丽在巴黎》。游客没有摧毁巴黎,而是在为其提供资金支持。若蒙马特想见识没有所谓"迪士尼化"的生活,不妨尝试度过没有旅游欧元流入的周末:咖啡馆会歇业,纪念品摊会关闭,而寂静将震耳欲聋。
当然,抱怨永不会停止。抱怨是巴黎文化遗产的一部分。游客埋怨巴黎人粗鲁,巴黎人叹息游客难以忍受。真相是彼此相互需要。没有人群的巴黎,不过是灯光更美的里昂。
我会继续在马莱区躲避戴耳机的旅游团,继续跋涉十分钟购买面包,也依然会在被问路时保持微笑。但当我听闻本地人彻底离去或悬挂横幅哀叹城市"迪士尼化"时,总忍不住发笑。因为巴黎人并非在捍卫某种消逝的本真性——他们只是愤慨于全世界都想来分一杯羹。